近年来,普定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斐然。
五年来,普定县实现现行标准下3.2万户12.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城区面积拓展到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8.23%;全县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7%,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面貌崭新、内涵丰富的普定经济社会建设新画面徐徐展开。
县城新城区 张家德 摄
工业引领 动能转换再起航
初冬时节,走进普定循环工业园区,一条条输汽管网在园区企业间蜿蜒盘旋,源源不断地为用汽企业供应强大能源。
“这些电厂排放的热蒸汽以前都是经过处理后直接排放的,后来我们采取循环利用的方式,为园区企业集中供应的热蒸汽,不仅保护了环境,还降低了企业能源成本。”普定县经开区党政办主任杨成福介绍,2016年园区联合安顺电厂启动安顺电厂热蒸汽供给项目,打造黔中热蒸汽保障供给基地,围绕热蒸汽供给项目做文章,打造了链条完整的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有效推动了园区绿色、集约、高效发展。
在贵州智慧快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从安顺电厂运送过来的固体废物脱硫石膏经过一系列生产程序处理后,一袋袋成品喷涂石膏在传送带上缓慢运出,再由叉车运回至指定位置,等待装车出货。
新修建的旅游大道 骆世明 摄
“我们生产的喷涂石膏,广泛运用于建筑建材行业,是装修的必备材料,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公司副经理常伟介绍道:“选择到普定循环园区发展,主要是看中园区里的热蒸汽供应,为我们企业节约了很大的燃料成本。”
一边,发电厂余热形成热蒸汽,供给各用汽企业;另一边,电厂废渣经过处理,成为建筑材料生产企业的原材料。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普定县走出了一条可循环利用的绿色环保新型工业化道路。
现如今,凭借着“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发展理念,普定县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该县工业经济发展在循环经济这张大网的编织下,向着高质量发展的“航标”破浪起航。
农业嬗变 沃野欢唱现代歌
日前,沿着蜿蜒的公路,记者来到穿洞街道靛山村,一排排茶叶梯带盘绕山间,茶山上,村民们正忙着给茶园锄草、修枝,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只要管护得当,明年开春以后,预计茶产量会达到15吨左右,产值一千五六百万元。”靛山村兵支书褚代洋对靛山村的白茶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近年来,靛山村通过整合资源,打通产业路,兴建茶叶加工厂,建设茶山观景台,大力发展茶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昔日荒山今日茶山 李竹石 摄
白茶产业既是生态产业,也是富民产业。靛山村的白茶基地一年四季都可以务工,近年来,种植茶叶让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除草、采茶、施肥,有活就来做,收入比较稳定。”工人王选英高兴地说道,靠着产业带动,村民们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洋房,过上了好日子。
在化处镇水井村藕粉加工厂,一筐筐莲藕清洗后输送上生产线,经过多道工序制成藕粉,经过开水的简单泡制,一碗口感圆润,营养丰富的藕粉甜品就做出来了。
“藕粉生产车间投产,改变之前只卖新鲜莲藕的局面,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为农业现代化打下了基础。”看着藕粉销量的不断提升,水井村驻村第一书记罗建强乐开了花。
从茶叶到茶旅融合、从荷花观赏到藕粉加工,只是普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普定为全县172个村居投入1.72亿元,通过向每个村注入100万元,创办村级公司,推动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农业产业遍地开花。
“十三五”期间,普定累计发展韭黄10万亩、茶叶8.61万亩、食用菌8150万棒,出栏商品兔700万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5家,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到1.35万亩,农产品加工转换率提高到57.53%,一产增加值从2015年的16.27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6.01亿元,年均增长6.4%。相继获得“贵州省蔬菜产业十大生产基地”“贵州省肉兔养殖产业示范基地”等名片。
城市蝶变 群众生活美滋滋
日前,记者在仁和铭府小区看到,物业人员正指导小区业主使用自动回收机回收家中的废旧物品。
“以前的垃圾都是乱丢,现在可以放在小区那个柜子里面回收,既环保还可以赚一点零花钱。”业主连宇告诉记者,现在群众平时买菜都可以在APP里下单,足不出户就能买到新鲜食材,非常方便。
建在美丽乡村中的民宿——宿客 骆世明 摄
如今,仁和铭府小区已成为普定智慧社区的样板,各类智能设施比比皆是。在小区大厅安装有一块大屏显示器,不论是政府公告还是小区相关信息,都可以实时传播给业主。同时,依托小区公共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小区实时的空气质量、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监控安保等情况都一目了然。除此外,从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直到入户指纹识别,小区住户可以无钥匙回家。
“以前回家如果忘带门禁卡根本进不去,要请物业或邻居开门,现在这个‘智慧门禁’既安全又方便。”业主赵先生如是说。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对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需求进一步加速。普定县引进369智慧云·科创集团科技公司,以发展大数据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通过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致力建设智慧社区,推进智慧城市发展。
仁和铭府梦想智慧物业负责人张莉说,满足小区用户多种应用场景的需求,比如便捷生活类、便民政务类等应用场景的实际应用,为小区安防带来较好的提升,比如智能停车、视频监控系统、智能门禁系统,未来社区的建设,为物业智慧化提升效果明显,为物业增加了新的赋能。
据了解,今年普定县将以该项目为试点建设,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把安全性、便捷性、高效率、人性化等内容充分融入城市生活。普定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强。
山水如画 宜居乡村迎客来
一山一水,一处一景,满目皆画,寻味乡愁。
清晨,白岩镇讲义村传出阵阵鸡鸣,村寨鸟语花香。
美丽乡村——白岩镇中心村一角 骆世明 摄
在讲义村的文化广场,前来游玩、晨练的游客络绎不绝,家家户户小菜馆和客栈也开始散发烟火气息,村里的小超市也忙活起来,讲义村的一天在朝气中展开。
“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民风淳朴,是很多省外游客的度假胜地。”白岩镇人大主席高文福告诉记者,每年的5月至10月是民宿经营的旺季,平时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前来游玩的人络绎不绝,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民族特色,村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脱贫的致富梦。
在玉秀街道秀水村,借着宜居乡村创建的契机,村里的旅游产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
“每年夏天,都会有很多四川、重庆的游客前来秀水村避暑,我的农家旅社那段时间都是提前订满的,真希望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我们的生意也就越来越好。”在村里开旅社的村民李艳告诉记者,以前搞种植赚不了几个钱,还辛苦,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办起了农家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讲义村、秀水村只是普定县打造宜居乡村,发展乡村旅游,赢得绿色发展红利的一个典型。近年来,普定县坚持城乡联动,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和宜居乡村创建“双提升”,通过宜居乡村创建,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围绕“旅游+康养”“旅游+文化”“旅游+农业”等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打造60个宜居乡村示范点,让山水如画的村村寨寨成为一个个旅游小胜地,为村民托起致富梦想。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建设齐头并进。普定县用“四化同步”的理念与实践,勾画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格局,谱写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