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寨村位于普定县城西南部5公里处,全村辖后寨、桥头、洞口、干坝、移民新村5个自然组,共676户2767人。曾为三类贫困村的它,如今正凭借多元兴旺的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后寨村的产业发展有何秘诀?带着疑问,记者来到后寨村一探究竟。
走进后寨村,平坦的田地里,连片的产业欣欣向荣。后寨村党支部书记罗成走在宽阔的产业大道上,不禁感慨道:“要想产业兴旺,还是离不开规模化与规范化的支撑。”
西洋菜管护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罗成介绍,2017年前,后寨村土地零散,村民们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很难形成规模。2017年后寨村成立村级公司,向村民流转了1900多亩土地,起初发展韭黄产业,后来经过产业结构调整,2022年引进企业将流转的土地进行规模化管理,此后,逐渐形成了以西洋菜、香葱、生姜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已发展规模化特色产业种植1000余亩。
走进该村西洋菜种植基地,现场一派繁忙景象。“现在西洋菜已经进入全面采收期,这些新鲜的西洋菜将搭乘冷链物流,直供大湾区市场,销路无须担忧。”贵州春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西洋菜种植基地负责人洪松介绍,2024年,该公司到后寨村考察发现,该村气候适宜,水资源丰富,加上原本就有野生西洋菜生长,非常适合发展西洋菜规模化种植,于是扎根在此。
香葱种植基地
在经济效益方面,洪松算了一笔清晰的经济账:西洋菜种植一次,最长可连续采收五年,每年采收期长达10个月,每月每亩产量近2000斤。按照当前不低于2.5元的市场价格计算,320亩西洋菜年产值将超过1500万元,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蔬菜产业风生水起,养殖业同样蓬勃发展。
一大早,小龙虾养殖户皮勇就接到县城餐馆的订单,一共20斤,下午送到店里,一斤卖20元,有400元的收入。
小龙虾养殖基地
“你看,这些小龙虾个头大,肉质肥美、紧实,最关键的是干净卫生,很受商家的喜欢。”皮勇指着筐里装着的小龙虾笑着说道,他养殖小龙虾已经十多年,6年前来到后寨村。之所以选择来到后寨村,正是看中这里的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
在小龙虾养殖基地的旁边,30余个标准化鱼池沿着地势分布,池水清澈见底,能清晰看到鲟鱼在水中舒展身姿、悠然游动的身影,这是该村生态鲟鱼养殖基地。
鲟鱼养殖基地
基地依托后寨村优质的天然活水,为鲟鱼提供了富含氧气和矿物质的生长环境。这里养出的鲟鱼品质上乘,深受市场欢迎,不仅销往周边省份,更凭借过硬的品质叩开了东南亚市场的大门。如今,该基地年产鲟鱼达30万斤,年产值突破450万元,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且强劲的动力。
农业发展起来了,更要突破局限,打开思路。
近年来,后寨村不断探索打破传统农业发展的局限,积极探索“农业+旅游”“农业+电商”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让土地迸发新活力,让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清溪农庄
在走进后寨村一家以“田园生活,回归自然”为主题的农家庄园——清溪农庄,庄园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宛如诗画。“周末、节假日的时候,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清溪农庄老板彭梅介绍,她和老公以前在外地做生意,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加上家乡优美的环境和适宜的气温让他们下定决心回乡发展乡村旅游业。
“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品类丰富的农业资源,可以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乡村的独特魅力。”罗成介绍,村里农家乐餐桌上的食材都来自村里的田间地头,地道的农家味道吸引着游客纷纷驻足。据统计,后寨村每年都能吸引5000余人次前来观光游乐,为村集体带来50万余元的旅游收入,让乡村的“颜值”真正转化成了“价值”。
在“农业+电商”的领域,后寨村同样交出了亮眼的答卷。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优质农产品,后寨村不仅邀请网红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助农直播,还手把手培养出一支本土“村播”团队。在直播的助力下,农产品线上销售额逐年攀升,2024年更是一举突破100万元,让“后寨产业”通过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
产业融合的红利持续释放,让后寨村的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村集体经济累积资金已达 107.65万元。这一串串增长的数字,不仅是后寨村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的成果,更是村民们日子越过越红火的生动见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