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个人中心
部门频道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部门动态
普定县:医联体建设有效化解群众就医难
来源:活力普定
字号:
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就医难、看病难问题,普定县坚持问题导向,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融合医疗资源,构建紧密型医联体,提升服务效率,强化优质服务,让患者在二甲医院享受三甲服务,真正做到常见病、小病不出县。

构建医联体,资源整合强基础。一是推进医疗机构融合。用足用好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政策,与贵州中医药大学签订全面托管协议,和普定县中医院、普定县妇幼保健院组成区域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立普定县中·幼医疗集团,更好地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二是完善医疗学科建设。借助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优势学科力量,普定县中·幼医疗集团打造中医肛肠、内分泌、皮肤科、中医儿科、中医妇科、产科等学科团队,进一步扩充和强化医院学科建设。完成学科分化工作,连续三年获批“中医妇科”“中医骨科”“脾胃病科”等3个“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中医妇科”“中医骨科”成为省重点专科。三是强化人才梯队建设。“请进来”培育,打造“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模式,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排专家团队深入普定现场带教,在院内推行科室内“小讲座”、院内培训、“三基”考试等“阶梯式培训”。“走出去”培养,输送普定县中医院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0余人进修,推荐新进人员参加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执业医师考前培训班,积极选派30人到中医一附院、二附院、贵州医科大学等规培基地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医务人员搭建医疗水平提升平台,为医院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创新医疗管理模式,推动建设谋发展。一是建立院长负责制。坚持党建引领,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常年派驻管理团队,包括党委书记、执行院长、常务副院长、医务科长、财务科长等,常驻普定对医院进行全方位管理,全面推行同院化管理、同质化规范、差异性执行,将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管理思路、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引入普定中·幼医疗集团。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各级组织,实行院科二级管理,建立定期检查考评制度,落实首诊负责制、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坚持院长行政、业务查房制,有计划检查各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强化优质护理服务,严格执行院感规章制度,规范药事管理,加强内部建设,保障医疗安全。三是突出中医特色。创新中医技术,推广开展中医适宜技术40多项,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制作“穷医道精髓、献仁术爱心”院训大字固定在门诊大厅墙上,明确 “中医立院、继承创新、追求卓越、济世苍生”的办院宗旨,创作了《夜郎湖畔杏林强》院歌。组织职工开展医师节、护士节、太极拳比赛、膏方节、中医护理技能竞赛、医学生知识竞赛等活动,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增强了医院集体凝聚力。

优质资源下沉,解决看病就医难。一是优化就诊环境。新建普定县中医医院扩建及门诊综合楼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床位200张,总投资12500万元。项目建成后,将为创建三级综合中医医院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目前,全院员工从托管以前的149人增加至423人,拥有高级职称23人,中级职称51人,初级职称232人,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医疗人才基础。二是提升科研水平。推广肺叶切除术、肩关节置换术、水囊引产术、胃肠镜检查等新技术30余项,其中肺叶切除术为普定县首例,填补了普定县空白。推广开展市级新技术6项,县级新技术42项。2021年发表论文49篇,获批市级科技课题1个。三是提供优质服务。组建医联体以来,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坚持派驻专家30多名长期坐诊,成立9个省级名医、专家、博士工作室。专家们坚持出诊,借助贵中医大一附院雄厚的技术实力,服务普定群众,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服务。医院总诊疗人次增长到10.4万,出院人次从8千增长到1万多人次;业务收入增长到2020年7238万元,为患者节约了交通成本、时间成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升,更好地推进了全县健康扶贫工作。自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普定县中·幼医疗集团开展义诊7次,为35周岁以上妇女开展两癌筛查8000余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