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正是海花草的采收季节。近日,在普定县猴场乡仙马村普屯坝组的一片水田里,来自隔壁白云村的吕晓华正与10余位同乡村民一起采收海花草。
“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过来采收海花草,离家很近,骑车十多分钟就过来了。今年已经开采七八天了,每天150块,这几天做下来已经挣了一千多块啦。”吕晓华一边从水田里拔出海花草整理,一边高兴地说。
据了解,海花草俗称泥炭藓,又名水草、水苔,是一种天然的苔藓,主要生长于潮湿带锈的沼泽地段,在贵州高原上随处可见,其用途广泛,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海花草看似不起眼,但它是专门用来种植蝴蝶兰的,好养护也能卖出好价钱。”贵州鑫聚焱水苔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杨天权介绍,早年间,当地村民就有采挖和贩卖野生海花草的习惯,田间地头的海花草给人们带来了不错的收入。
从事采收海花草行业三十余年的杨天权,算得上当地最早与海花草结缘的人,在采挖贩卖野生海花草的过程中,他慢慢了解海花草的用途,并知道了海花草可以人工种植。渐渐地,发展水苔种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念头在他心底扎根。
之后,杨天权多次到广东等沿海地区考察,学习海花草人工种植技术。2013年,学成归来的杨天权真正开始人工种植海花草。如今,他以“公司+农户”的模式进行示范带头,带动普屯坝组村民一共种植了近500亩水苔,同时帮助村民解决技术、市场、种苗等方面的难题。
杨天权算了一笔经济账:种植水苔的水田属于不出种的贫瘠田块,就算种植水稻,每年一亩只能收300斤生谷子,经济价值顶多几百元,还不算人工及管护相关费用;而种植水苔后,每亩的产值可达14000元左右,而且种植简单,平时也不需费心打理,易管理、成本低,正常情况下,当年种植的水苔次年便有收成。
种植海花草有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普屯坝组村民种植积极性都提高了,该组一共有22户人家纷纷利用自家的荒田种植海花草。以种植大户杨天富为例,一家几口种植了20来亩,全家人一起种养、管护、采收,还能错峰务工增加收入,生活越来越滋润。
仓库里打包好的干水苔
近年来,猴场乡立足山地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念好“山字经”,通过唤醒荒山田地,支持企业发展水苔种植,实现抛荒地的再次利用,变“荒”为宝。
“目前,我们种植的500亩海花草大概每年产量三百吨左右,以每吨42000元左右的价格销售到沿海地区,每年收入达一千多万元。”杨天权表示,下一步,将在猴场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扩大种植规模,将海花草发展成大产业,带动更多村民增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